( 0人 )

资源配置领域的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与外部性

规模收益递增与外部失灵:

市场要有效,就需要价格产生作用,就需要形成规模收益递减,成本递增,这样可以避免靠垄断

方法:1价格管制/利润管制——限定价格 2建立公共企业(水电煤气企业)

 

风险不确定性与市场失灵:政策环境要稳定,道德风险,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建立养老保障)

方法:·1,直接介入 2.养老保障

 

宏观层面市场失灵:

1.失业

2,通货膨胀

1.失业:

国际经济周期重要例证:失业率波动周期很一致,失业趋势在不断增加——高工资,人力资本、劳动力大量浪费,收入分配问题,

我国失业情况也在逐年增加。

失业是怎么形成的?失业池流出:离职、怀孕退出等;失业池(注入)——流出(大学生、孕妇、是在找不到游离于市场之外(比如啃老族)、出国等)

大学生不需要第一就业:不一定始终找一个工作、变动本身就大

古德哈特法则:如果一个指标成为监管指标,强制性指标,那么这个指标就一定是失真的

失衡失业:有效需求不足

工资刚性:工资降不下来(就不想招人)国外都有工会有关,阻碍企业降工资

均衡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比如新疆收棉花的)

之前经济增长率为何保持8%,因为经济学家认为8%可以吸收足够的就业

90年代 解决0就业家庭 进行再就业培训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世界:1.实现通货膨胀的稳定,定在3%(单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 2006年来看,通膨已经不是发达国家的主要问题,失业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65——90年中国通膨增长比率是较高的:石油价格战争 之后为什么会持续下降:货币政策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是单一目标膨胀程度盯住的政策,比如超过3%就马上紧缩。使得通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断下降

中国90年代中期通膨率高  增长率接近25%,市场经济改革 放开价格

80年代刚决定开发价格的时候没有一步到位,一方面是严格管制,一方面却放开。双轨制——百姓难以认可——管导——体制内很低,体制外很高(体制内价格低、体制外价格高)—不好(89年动乱,通货膨胀,关岛老百姓对于政府腐败反感)

88年前后的波动,价格一次性放开,带来了抢购——《一年又一年》

南巡讲话——一波投资热导致通膨

我国对通胀管的很紧超过4%就开始管制了

通膨形成原因: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膨胀 比如货币超发 (2009)、

成本推动型 工资 价格 石油战争 

结构性通膨 

通膨与预期有关 菲利普斯曲线(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我们个人间的效用是相互依存的(女孩穿的美别人也赏心悦目)

——微观经济主体原因参与收入再分配——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同样能获得效用——A意识到B是弱势群体,改善他的生活可以给我带来效用,但是这个效用并非归我所有,C也能享受,时间长了就有点不平衡了,A工作C却能获益(收益外溢性)——不愿意做——不足——需要政府干预

[展开全文]
  • 本次开课

    已结束

  • 开课:10月08日 00:00

    结束:01月19日 00:00

任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