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 秋季学期考试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 0人 )
课程介绍

《传播理论》将讨论个人、符号、媒体、社会、关系、政治等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了解传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加自觉地进行有效、积极的传播活动,调节自我,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批判性地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参与政治生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将围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修辞与演讲、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进行介绍与讨论。通过课堂的讨论与课后阅读,理解各个理论的逻辑与适用范围,并且学习建构理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将来的研究、工作与生活之中。

 

学习要求:

  1. 每节课前阅读教材的指定章节或教学录像,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发表你的见解,并完成课前布置的课堂作业。 
  2. 平时课堂小测验成绩(8次测验中取6次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50%,读书报告成绩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占总成绩30% 

 

教材:

  1.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美]韦斯特、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必读书目:

  1.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韦斯特、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鲁曙明、洪俊浩编 :《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约瑟夫•德维托:《人际传播教程》(第12版),余瑞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胡河宁:《组织传播学:结构关系的象征性互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拉里•萨默瓦、理查德•波特:《跨文化传播》(第4版),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拉里•萨默瓦、理查德•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麻争旗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课程考核标准
暂无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掌握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提高媒介素养。同时开拓视野,学会从传播的视角来观察传播现象。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为从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适合人群
  • 新闻学院本科各专业二年级学生
  • 本次开课

    已结束

  • 开课:10月11日 00:00

    结束:12月31日 00:00

任课老师
最新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