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账簿
1. 定义:账户的合订本。
2. 分类:
(1)按照账簿用途分:
①序时账簿(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事件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大多数单位只设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
③备查账簿:
(2)按账簿外形特征分类
①订本式: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活页式:明细分类账
③卡片式: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
3. 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
注:试算平衡对,但账也不一定做对了
4. 对账
账证核对、账账核对(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账实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据是否相符)
5. 结账
第三讲 借贷记账法与复式记账原理
1. 借贷记账法:T型账户,左借右贷
(1)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企业资产总额增加的原因
① 股东“投”——涉及股东和高管之间的信托关系,由《公司法》调整;
② 向债权人“借”——涉及债权债务关系,由《民法典》调整;
③ 企业职工“干”——收入的计算体现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主要由《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调整。
2. 复式记账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
(1)定义:同时记录了财产权利和债务的变动及其原因,对企业经营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分类统计,能够为妥善处理各种法律关系提供证据支持。
(2)分类: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3)单式记账法不具备“同时记录财产权利和债务的变动及其原因”的优点。(e.g. 流水账)
二、会计目标
1. 定义
2. 域外观点: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
(1)决策有用观
会计的目标是为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贷款人的信贷决策,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要有助于他们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公共会计师行业一心想要承接和保持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迫切意愿。
用公允价值计算,企业的估计值
主张会计为证券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估值服务的提法,名义上提升了会计的功能定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简单等同为证券分析。
(2)受托责任观
①定义: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前提的,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
②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情况,即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用于评价管理层的经营能力。
③有一定合理性,但适用面有限,因为企业经营并不总是以两权分离为前提的,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大多数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通常不存在两权分离的问题。
·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观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
第二章 记账
e.g.
公司银行存款增加3400万元,股本增加600万元,依据《公司法》规定,超面额缴入的股本28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投入者所共同拥有的公共积累)
借 银行存款3400万元
贷 股本 600万元
资本公积2800万元
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过账”)
过账后可以在记账凭证中画“√”,避免漏记或重复登记
出纳员根据记账凭证,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中进行记载
e.g.
借 固定资产1533万元
贷 银行存款1533万元
同时增设明细账
借 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1333万元
借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200万元
平行登记:在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账中同时进行记载。
e.g.
借 销售费用30.1万元
贷 银行存款30.1万元
e.g.
借 库存商品500万元
贷 银行存款500万元
(会计人员根据发票、买卖合同、付款证明、验收证明等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e.g.
借 银行存款900万元
贷 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300万元
第一讲 快速入门:是个分录学记账
一、企业会计
面向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加强有效管理为核心,以依法记账、依法纳税、依法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
通过记录企业的法律事实,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具有法律证明力的财产权利和业绩信息。
二、起步知识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
资金占用合计数=资金来源合计数
2.收到的对价(广义的收入)
付出的代价(广义的费用)
收入-费用=利润
2.以上两个等式包含六个基本会计要素,这些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总账账户名称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总账账户名称→一级科目
3.